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化学   256篇
物理学   8篇
  2013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以  丁奎岭 《有机化学》2001,21(10):763-767
傅-克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之一,但是对于催化的不对称傅-克反应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最近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催化不对称傅-克反应的最新动态,包括各种手性Lewis酸催化体系的开发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在Heck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养洁  侯建军  廖新成 《化学学报》2001,59(11):1937-1941
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1和2催化Heck反应具有底物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催化活性高、重复使用仍能保持活性的特点。芳基碘化物、溴化物和氯化物都可为反应底物。化合物2应用于碘苯和丙烯酸西酯的反应得到了92%的产率和7360000的转化数;应用于碘苯和丙烯酸乙酯的偶联反应,反复使用五次仍然保持很高的活性。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或薄层色谱监测反应。  相似文献   
3.
《Composite Interfaces》2013,20(2):153-167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formaldehyde has been investigated over a series of Zr-Mo-oxide catalysts. Compar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catalyst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BET), X-ray diffraction (XR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LRS),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of hydrogen (H2-TP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Zr-Mo-oxide catalyst with 12 wt% Mo is found to be highly selective and yields formaldehyde by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 and Zr induces chang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tructure, crystal size, reducible properties, charge of ion and molybdenum oxide species etc., which in turn determine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se effects are a function of Mo content. Zr(MoO4)2in these catalysts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formaldehyde.  相似文献   
4.
赛吲哚霉素的双乙酰衍生物已由吲哚曼 -吲哚法合成。吲哚-3-乙酸经催化氢化, 甲酯化和氨解反应得到吲哚曼-3-乙酰胺(9); 将4-去氧-D-核-吡喃己糖以三苯甲基保护后乙酰化。消除保护基再经氧化和甲酯化等反应, 得到1,2,3-O-三乙酰基-4-去氧-β-D-核-吡喃己糖醛酸甲酯(6), 将化合物6和9先缩合后脱氢即得到赛吲哚霉素的双乙酰衍生物2。赛吲哚霉素的类似物1-(3-氨羰甲基吲哚基)-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也由相似的方法合成。  相似文献   
5.
蒋治良 《化学学报》1992,50(5):484-487
在pH4.9HOAc-NaOAc缓冲溶液中, 荧光黄于-0.50V(vs.SCE)产生一灵敏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波。在100℃弱碱性介质中, 铱(IV)对KIO~4氧化荧光黄这一反应具有强烈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荧光黄的示波极谱行为及利用该催化反应测定痕量铱的各种影响因素,拟定了铱的催化反应-示波极谱分析新方法, 它们的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0.04ng/mL和0.08-8.0ng/mL。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类长链烷氧取代金属卟啉化合物3的合成.研究了由化合物3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形成的混合胶束体系作为仿细胞色素P-450加氧酶模拟物对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胶束体系中长链烷氧取代金属卟啉的催化效率优于对称四甲苯基金属卟啉,由此证实:混合胶束中,疏水内核提供的模拟酶的疏水微环境,在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机相中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酯的酶促醇解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立荣  罗积杏  吴坚平  唐世平 《有机化学》2003,23(11):1260-1263
研究了有机相中脂肪酶催化α-氰基-3-苯氧基苄醇乙酯的醇解化反应。制备α -氰基-3-苯氧基苄醇。考察了酶、溶剂、醇、醇用量、溶剂水含量以及底物浓度等 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活性最高,经实验确定的最佳 条件为:脱水甲苯为溶剂,正辛醇为酰基受体,正辛醇、酯的摩尔比为1.5:1,酶 量为8 mg/mL时的最佳底物浓度为108.13 mmol/L,在上述条件下反应30 h酯的转化 率 > 96%。  相似文献   
8.
The slow reaction between peroxodisulfate and formate i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by ascorba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roducts of this induced oxidation, CO2 and oxalate (C2O2– 4), were analyzed by several methods and the kinetics of this reaction were measured. The overall mechanism involves free radical species. Ascorbate reacts with peroxodisulfate to initiate production of the sulfate radical ion (SO 4), which reacts with formate to produce carbon dioxide radical ion (CO 2) and sulfate. The carbon dioxide radical reacts with peroxodisulfate to form CO2 or self-combines to form oxalate. Competition occurring between these two processes determines the overall fate of the carbon dioxide radical species. As pH decreases, protonation of the carbon dioxide radical ion tends to favor production of CO2.  相似文献   
9.
钴(II)与色氨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高小霞 《化学学报》1992,50(1):39-43
对钴(II)离子与色氨酸在H~3BO~3-NaOH(pH=9)缓冲底液中的极谱催化前波进行了形成条件、吸附性能和电极还原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磁铅石型复合氧化物LaNi_(0.5)M_(0.5)Al_(11)O_(19 + δ) (M = Co, Fe, Mn, Cu)和LaNi_xCo_(1-x)Al_(11)O_(19+δ)催化剂在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 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应用XRD,TPR,UV-DRS技术着重表征LaNi_xCo_(1-x)Al_ (11)O_(19+δ)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相同的晶体 结构和相似的还原稳定性。对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催化剂来说,以LaNi_(0.5)Co_ (0.5)Al_(11)O_(19+δ)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反应活性。而对于LaNi_xCo_(1-x)Al_ (11)O_(19+δ)系列催化剂,当x ≤ 0.375时,随x值的增大,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但在0.375 ≤ x ≤ 1.0范围内,催化活性几乎保持不变。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此 反应来说,控制Ni量在0.375 ≤ x ≤ 0.50范围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